衛生事業的發展,是衡量公共服務可及性的一把標尺。如何讓鄉村“一老一小”生活更安心,讓鄉村急救愈發便利?浙江省兩會期間,多名浙江省政協委員提出一系列補齊鄉村醫療衛生短板的建議,努力讓優質醫療資源與服務遍及鄉村大地。
關注鄉村中的幼有所育、老有所養
“一老一小”一直以來都是地方兩會的民生熱題。
浙江省政協委員、農工黨湖州市委會主委、湖州市中心醫院執行院長吳巍表示,嬰幼兒是全社會“最柔軟的群體”,托育服務需要先進的托育理念、專業的托育服務、優質的托育師資和過硬的托育環境。當前托育服務質量良莠不齊,不敢托、不放心的現象較為普遍。
“我建議進一步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通過支持用人單位辦托、社區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點等方式,發展多種模式托育服務,多渠道增加供給。”吳巍稱,要注意優化托育機構空間布局,重點推動打造社區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點等新型“社區化”“微型化”托育服務機構,特別是提升村(社區)托育服務點覆蓋率,打造便捷的15分鐘托育服務圈。
面對城鄉養老資源配置不平衡的難題,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大學北京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清認為,發展“嵌入式養老”亦具有重要意義。
她建議有關部門充分挖掘、整合社區內部閑置資源,解決養老設施存量不足的難題,并通過打造縣域養老服務綜合體,實現縣(區)、鄉鎮(街道)、社區(村)不同層級養老服務供給和家庭養老的連接,有效整合農村養老服務資源,同時合理引導養老機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協調發展。
今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公布2025年十方面民生實事,提到“為山區海島居民提供‘固定+流動’巡回診療服務。”在浙江省政協常委、民建浙江省委會專職副主委吳立軍看來,推行集成式流動服務對于農村養老或將發揮關鍵作用。
“我們要準確梳理農村偏遠地區老年居民生產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問題,精確定制流動服務清單和相應的服務標準,科學劃定合理的流動服務半徑,實現流動服務無盲區。”吳立軍談道,“還可以采用在現有山區流動服務車的基礎上,推行‘一車多用’的集成式流動服務等方式。”
“與生命賽跑”鄉村急救如何更快?
醫療急救是“與生命賽跑”的基本公共服務,是衛生健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衛生院和衛生室作為最基層的醫療單元,是急救網絡的“最后一公里”,其效能直接影響到整個急救體系的運行。
在浙江省政協委員、農工黨浙江省委會常委、浙大二院副院長張茂看來,急救設備配置不足、醫護隊伍急救能力不足以及村民自救意識不強等,是鄉村急救面臨的主要難點堵點。
張茂提出,首先要補足基層急救硬件短板,保障“救得及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繼續謀劃實施好十方面民生實事’,其中醫療衛生位居首位,特別是提到‘配置AED達每10萬人45臺’的目標,這凸顯了政府對急救保障的高度重視。”
張茂認為,其次要夯實基層隊伍建設,保障“救得專業”。他建議,將基層醫療機構的急救培訓納入縣域醫共體醫務人員職稱晉升、晉級及年度學分內容,同時定向培養年輕人扎根基層醫療衛生,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隊。
浙江省政協委員、淳安縣中醫院副院長陳專心同樣在調研中發現,基層急救體系建設仍存在短板。例如杭州淳安縣域總面積達4427平方千米,農村公路730條計2681.6公里,村道占比高、彎多路陡,最偏遠的自然村到最近的急救站點至少有2個小時車程,且基層急救設施和能力都比較薄弱。
在他看來,輸血與造血同樣重要。
“我建議,要持續加大和深化城市醫聯體建設,特別是省市三甲醫院對區縣級醫療機構的幫扶要更精準,更有效。醫共體應選派醫生輪流駐村,定時、定點為村民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每周對未設置醫療機構或醫療服務能力較弱的偏遠地區,提供巡回診療服務。”陳專心說。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