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數智岐黃”中醫藥大模型正式發布。
據了解,“數智岐黃”中醫藥大模型由華東師范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海軍軍醫大學、臨港實驗室、華潤江中現代中藥全國重點實驗室聯合開發,由陳凱先院士和錢旭紅院士作為項目總指導。
據介紹,該中醫藥大模型是“中西醫結合”模式,成為全面融合中西藥數據與知識的智能系統,支持向量檢索,精確提供生成式輸出,以支持中西醫藥物研發與醫療決策。主要分為“靈丹”和“妙藥”兩個部分,前者為中醫藥大模型、后者為西醫藥大模型。其中,“靈丹”參數規模140億;“妙藥”參數規模130億,參數量在同類大模型中堪稱最大規模。
具體來看,以《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著名中醫典籍及1000多本古籍和中醫藥文獻為核心數據基礎,以高質量中醫藥知識圖譜為知識寶庫。知識寶庫涵蓋超過8萬種方劑,超過2000種證候,超過9000種中藥材,超過4萬種中藥成分,超過1.8萬種靶點,超過2000種疾病。基于這些結構化及非結構化數據構建起1000萬個節點及3.2億個關系對。在研發過程中,該大模型采用四層遞進的訓練方式,實現從宏觀的中藥、方劑、證候,到微觀的疾病、靶點與藥物成分之間的互聯互通。
據悉,“數智岐黃”中醫藥大模型之前參加了中醫執業醫師資格模擬考試。目前一部分大模型接受了該評測,華東師范大學藥學院院長李洪林教授介紹,“數智岐黃”的表現超過了GPT-4、扁鵲、華佗等國內外多個AI大模型,例如GPT4的準確率為59.86%,GPT3.5為43.98%,而“數智岐黃”則為66.91%,這是AI首次通過該項考試。
“數智岐黃”中醫藥大模型已形成網頁版與微信小程序的測試版,通過方劑推薦、中藥性質解讀(包括:性味歸經、功效與應用、藥物組成、炮制方法等)、證候輔助診斷,可實現中醫藥領域知識智能問答、健康咨詢、中醫藥知識圖譜動態交互三大核心功能,助力中醫藥創新研究和人才培養、臨床輔助診療和中醫養生保健,推動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發展。
李洪林教授表示,該大模型2.0版正緊鑼密鼓地迭代升級。由于中醫藥古籍和文獻大多為古漢語,對今人來說閱讀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2.0版將通過與中醫藥大學及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合作,再增加古今文切換的功能。未來,團隊還將致力于打造“數智岐黃”智能體,讓它不僅僅是一份中醫藥百科全書,還能成為家庭醫生、營養健康師、專業導師和醫藥代表。
注:文章來源于大健康派,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