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我離開了任職的第一家醫院,來到這家醫院當院長,直至在這家醫院退休。當時我初來乍到,同事們春節時并沒有安排我作為醫院的行政總值班,這是同事們對我與工作的全面考慮。
但作為一名負責任的醫院管理者,我必須有胸懷與同甘共苦的作為,而絕不是作秀。所以我在醫院中層以上干部大會上宣布,我從2001年春節開始,每年大年三十我家的年飯改到中午,下午我回醫院接班,除夕夜到大年初一早上由我值班。這樣的安排一直到醫院新院開業為止。
當時,我稱這種安排是我「從年頭值到年尾」,而同事們笑我狡猾,分明是「從年尾值到年頭」,這364天與1天的概念不可以混淆;我淡然一笑回應,「嘿嘿,居然沒有糊弄到你們」——那時候的那種和諧、和睦、親切與輕松,盡管都清貧但是相交無間隙的兄弟姐妹情誼與友誼,至今讓我回味......
由此,我整整值了九年的除夕夜班。從那時候起,我再沒有了看春晚的習慣與興趣。
每年除夕夜,我值班時到每個病區,與值班的醫生護士交談聊天,代表醫院給這些老師們發個50元的紅包。大年初一早上,在總值班的交班本上,我常用自己貧乏的思維填上一闕詩詞,或是拜年或是祝醫院健康發展,有時候還要參加除夕夜的急診手術。
為了新院區建設
連續八年我春節「躲債」
2000年履新當院長以后,我面臨的嚴峻挑戰是醫院資金緊張,職工們眼巴巴地看著我,「院長,過年能夠發點蘿卜錢嗎?」那時候,當我絞盡腦汁、東拼西湊,找銀行貸款500萬發給職工們后,職工們對此表示贊賞,這讓我心中有慰藉。但是如何讓醫院「解套」,是我心中一個揮之不去的結。
那時候,醫院欠了上游供應商的許多貨款,供應商們也知道醫院資金緊張,可我作為院長,當滿足了醫院職工們的需求,債權方的需求往往就難以滿足,有時候只好零零散散分配一點,有時候就我索性躲債,活脫脫成了「楊白勞」。
討年債由此成了一個習慣與傳統。當時,有些供應商會選擇大年初一來衡陽,到醫院上門拜年,名為拜年實則「公關」,我只好選擇每年大年初一出門「旅游」。這樣的春節出行安排在當時是罕見的,可我持續了8年?,F在想起來,既覺得好笑,又覺得對不起債權人。但是歷史問題就是這樣,我也不想這樣,原因也不在我啊。
2009年,牛年,醫院新院建設進入了攻關時刻,醫院賬上除了幾個「蘿卜錢」,參與醫院建設的各個公司工程進度款沒有一分錢發放。為了提振人氣、鼓舞士氣,我當時與班子同事們商量,全院科室與人員,按照自愿原則,每人湊份子100元,搞一個牛年新春聚餐,離退休老同志免費參加,那些受邀參加聚餐的建設公司的負責人們也免費。
在聚餐開始,我們設置了一個環節,邀請這些老板們上臺,我代表全體職工向老板們鞠躬表示感謝,并告訴職工,醫院當時過年前多少還是發了一點「蘿卜錢」,但是參與建設新院的農民工們的工錢,卻是老板自己想辦法墊付的,我們應該感謝他們。
隨后,讓老板們以醫院建設者的身份向醫院職工們致辭,把面子給足他們。那個春節我過得確實有了一種成就感,醫院拖欠了農民工們的工錢,但是他們沒有吵也沒有鬧。在那個春節,我體會到了,如何構建和諧的組織間互動關系,自己不占理,要加以說明,向職工說明,職工也會理解,要把自己的困難向家人說清楚。
對于供給側,你要給人家面子,更要想辦法盡快給于人家里子,誠實守信,不滿口假話。那年大年初一,我9年來第一次沒有離開衡陽,因為正確地、勇敢地面對了債權人,取得了他們的信任、支持與諒解,我在后來的工作中也認真履新了誠實的原則。
我成了支援湖北
抗疫醫療隊的「嗲嗲」
最難忘的是2020年春節前夕,當時疫情剛爆發,社會還處在恐慌中。根據上級指示,醫院組織了支援湖北(黃岡)抗疫醫療隊,隨時待命,除了配備隊長以外,我建設性提出建立臨時黨支部,這個架構使得隊長與支書在充滿危機的場面下,得以穩定隊員情緒并提升隊伍的戰斗力。
那一年的除夕夜,我與隊員們在微信群中聊天、發紅包、活躍氣氛,降低恐懼心理。大年初一清早,按照老家的習慣,我與妹妹一家到了父母身邊,給老人家請安過早,我剛端起父母煮的一碗紅棗雞蛋,還沒來得及吃,就接到了醫院電話,抗疫隊員們當天要出發去湖北,已在醫院整裝候命。
作為醫院的第一責任人,我看著父親,深明大義的父母立馬明白了,當即表態「你有重要工作,你去,我們沒有意見」。我是含著眼淚離開父母家,驅車到醫院馬上安排后勤準備湯圓,要陪隊員一起吃一碗出征湯圓,并讓醫務部護理部多準備出征的防護用品,盡可能多一些。
那天下午,我們目送隊員們遠去的身影,他們是第一批「逆行者」,是真正的勇士,那一晚,我一直等到他們平安到達黃岡,我才休息。2020年的春節,我的全部精力放在抗疫隊工作安排與心理紓解上,每天晚上在微信群聊天、發紅包,出各種趣味游戲題目。
那時候,我們在后方支援前線抗疫支援隊,白天都在準備各種物資,可當時幾乎所有民營快遞公司都不接受到湖北的快遞,我利用自己市人大常委的身份尋求郵政局的幫助,及時給一線的抗疫隊員補充物資,也是當時各單位中第一家給抗疫隊員作遠程補給的。除了物資支援,我當時結合黃岡的歷史,借蘇軾(他曾任黃州的團練使)當年用的一個詞牌,給抗疫隊員們填寫了一闕《定風波》:
「庚子元日背行囊,抹眼決意赴黃岡。
此去前程多風險,掛念,同袍同義情滿腔。
削發別親皆壯舉,可懼?職定終身將病抗。
他日平安歸來時,喜事,湯圓共品夢也香?!?/p>
隊員們在前線不辱使命,我也與他們結下了深厚感情,從那時候起,我被他們賦予了新的職位「嗲嗲」——這是一個尊稱,是湖南話里「爺爺、外公一輩的老男人」的意思。一直到現在他們還這么稱呼我,每年的春節時段,隊員們都要舉行聚會,紀念這段堪稱生死之交的人生經歷。
作為「嗲嗲」,我會參加聚會,我會發紅包,我很享受這種體驗。2020年的春節,我看到了一批忠實的「逆行者」,我每一天都重視與他們的相伴,這不僅僅是一個醫院管理者的責任,也是一個長者、老師、大叔、嗲嗲發自內心的真正關愛。
同時,我也感受到,只要用心去關愛,無論是工作還是個人情感都會有滿滿的收獲。我們這批優秀的隊員被許多媒體報道到,洪余德博士出發前的一封家書,在湖南臺的元宵晚會被賈乃亮朗誦,讓許多觀眾潸然落淚;隊長陳哲教授被稱為「陳爸爸」,書記吳小慧則是這支隊伍思想上的「定海神針」......一個特別的春節,凝練了一支特別能戰斗的隊伍。
2010年以后,我沒有常規性地值守除夕,但是作為主任醫師、教授,我常常扮演急診救臺的角色,回歸到菜鳥時代的職業認知,也是一名醫院管理者的身份,面對各種需要應急處理的事物。
穿了?。常埂∧甑陌状蠊?/p>
如今只想經營好與家人的每一個春節
一切都是自己選擇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其實這是一種自我安慰,阿Q精神是解脫負面情緒的良方。在文章的最后,我要回味一下那些曾經的遺憾與心中期待的彌補。
首先,我最覺得對不起的是父母親,二老在2022年、2023年先后去世,我再也無法跟他們「過早」。翻閱了這幾年的微信與微博,我對二老常用的詞是「欠」與「歉」,我欠父母很多,陪伴不到位、照顧不到位,一心在工作上。而他們竭盡全力支持我的工作,這是兩個老共產黨員的襟懷與初心,但是為人之子,當我老了,當我靜下來,發現這就是欠了父母的。當我真誠地想向他們致歉并補償時,卻已是「子欲孝而親不在」,這種痛苦盡管在逐漸緩解,但永遠是我的一種隱痛。
對于兒子來講,我既是一個合格的父親也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給予的陪伴太少,甚至他的高考,我都在手術臺上,多數的春節我們在一起中午吃年飯,然后各奔東西。
兒子的獨立性很強,不依賴我,但是我能感覺到他在內心是非常關注我這個父親的。他2013年回國以后,每一次過年都會回衡陽陪伴我。我2021年大病后,他真切地對我說,「別的我不說,我只知道你是我父親,我有我的責任,你是帥帥的爺爺,你就要對帥帥負責,過年我會一如既往陪著您。」
兒子點了我的軟肋。
到了這個年紀,自己感悟到,不管自己如何,家是永恒的港灣,親情是永恒的依靠,我應該經營好與家人的每一個年與春節。
如今,我退休了,妹妹妹夫也退休了,弟弟也快退休了。作為長兄,我跟弟妹們說:「爸爸媽媽不在了,我們兄妹在,依然是一家人,每年輪流過年,每家主持一年?!?/p>
去年是我家負責,兒子挑下了這個重任,我們到上海過年。今年是妹妹家主持,妹妹妹夫也早早準備,外甥也不示弱,要與哥哥比高低。弟弟家在北京,弟弟弟妹也摩拳擦掌地備戰2026年春節。
過年的儀式,第一杯酒告訴爸爸媽媽我們在過年,請二老在天上看我們過年。這個儀式上,我們會流淚,這一年的眼淚,我們會盡情流。
擦干眼淚,我們會擁抱自己的孫輩,作為醫生,我們深諳生命輪回的自然規律,回憶是痛苦的,但是回憶的咀嚼是回甘的。在2025年的元旦,我的心中有了一種自我升華的萌動,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2024 歲末?。玻埃玻怠q至偶成
2024 年已經過完,這一年我悄然退休,的確有一種特別的松弛感。作為醫生,我奮斗努力了 39 年,無愧我的白大褂,更無愧病友之信任。盡管醫生可以是一輩子的職業,但是心路總有驛站,有點回憶,畢竟是一種幸福的咀嚼,更有期盼,那是對未來的清閑心之所往。
歲月的更替是自然的,新陳代謝,可稱之為「道」,無論生物、科學、技術盡然如此。坦然處之、豁達面對、笑口常開、自娛自樂。在市井的煙火深處,靜看新賢輩出。偶成所謂七律如下:
花甲已過月復年
不嘆時光不慕仙
悠悠閑閑過日子
懵懵懂懂夢從前
回憶并非多戀舊
微笑才能少煩嫌
清茶泡盡紅塵事
煙火深處看新賢
突然想起,退休了,不再想什么事業、科研,這些都有繼承者,更不能再想什么醫院管理了,一個豁達人拿得起是物理能力,放得下是心理狀態,不為世事所煩勞,把自己當成一個平常人,只為做個樂老夫。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