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審議通過,成為近期一大熱點。
《決定》提出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推動生產要素暢通流動,并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等,為行業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有望給行業帶來全新的機遇。對醫療行業信息化互聯互通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將推動醫療數據互聯互通的進一步深入發展,推動各級醫療機構從數據治療的頂層設計出發,推動全院級別及院間的數據統一管理,在保障患者診療數據安全的同時提高臨床數據的可及性。
一、政策
近日,方正證券發布《政策頂層設計引領醫療信息化科技新內需,重點關注數據要素互聯互通》專題報告指出,我國醫療信息化已進入區域信息化階段,正向智能化發展。
其中特別指出,2018年后,國家在政策端層層加碼,重點聚焦在數據互聯互通,加大了醫療信息化建設的"深度"。此外,鼓勵積極延伸醫療服務到院外,構建包含患者全程健康管理的"智慧醫療"市場,延伸了醫療信息化建設的"廣度"。2024年以來,多項與醫療信息化相關的政策文件出臺,均對信息化水平提出了相應要求,并在相關細分領域提出多項指導方針。"十四五"期間,醫療衛生體系對數字化及互聯互通的需求加速增長。
二、數字化轉型需求
除政策支持外,精細化管理需求高增,將明顯拉動醫療信息化行業規模快速增長。
一是人口老齡化、慢病趨勢加劇,居民健康服務需求隨之升級。老齡化疊加慢病年輕化趨勢,讓慢性疾病醫療服務、老年護理等逐漸成為中國社會的"剛需"。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已達 2460元,占消費總支出的9.18%,居民醫療健康服務的付費意愿穩步上升,C端巨大的潛在消費市場獲得關注,極大刺激了相關醫療服務行業,通過信息化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另一方面,隨著醫院業務的增長和信息化需求的提升,作為醫院信息化基礎的HIS系統也在不斷升級并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二是電子病歷評級及互聯互通成熟度逐年增強,下沉機構市場潛力逐步激活。在政策端,國家對電子病歷應用水平的要求持續提高。據國家衛健委 2022年公示數據,2022年度共有89家醫院獲評電子病歷五級及以上,其中1家八級,8家六級,80家五級。醫院電子病歷系統功能的逐漸成熟,但其應用水平、下沉度仍有待提升,信息化建設空間仍較大。與此同時,推進互聯互通,打通"信息孤島"已成迫切需求,當前雖然互聯互通成熟度逐年提高,但整體水平仍較低。
三是醫保控費加速覆蓋,數據增值服務市場有望快速增長。近年來,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帶動了醫保控費信息化市場的高速發展。今年7月23日,國家醫保局辦公室又發布了《關于印發按病組和病種分值付費2.0版分組方案并深入推進相關工作的通知》,探索將異地就醫費用納入DRG/DIP管理范疇,消息一出,醫療信息化概念大漲。此前艾瑞咨詢曾測算,預計醫保控費基礎系統建設市場空間約為170億元,且將于2024年全面釋放,隨著數據的進一步沉淀,由院端精細化管理而催生的數據增值服務將成為醫保控費市場的第二增長點,未來市場空間將達約150億元。
三、技術升級
方正證券報告認為,智慧醫療從信息化到數字化再到數智化,除了有政策的指引和需求的催化,更離不開 AI、云技術、大數據、5G等創新技術的不斷融合與應用。數據是推動智慧醫療建設不斷成熟的關鍵"零件",智慧醫療在信息化過程中產生了大量數據,醫療數據資產化已逐步成為各醫療機構、研究學會、藥械企業及公衛監管部門的剛需。
在大量可用數據上,人工智能等可以極大程度上改變醫療服務的提供模式、改變藥物研發的模式、改變健康監控的模式等,并推動醫療數據安全、高效的流通,實現資產效益。盡管,當前大數據及AI等數智化技術的應用仍處于初期,但隨著高質量數據庫需求的持續提高,醫療數據資產化前景廣闊。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我國醫療信息化行業2028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400億元,2022-2028E的CAGR 為14.23%。政策東風的持續推進、醫療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需求高增及創新技術的應用賦能是醫療信息化行業發展的三大推動力,這也為相應的軟、硬件產品供應商提供了較大發展機遇,云平臺、智慧城市等加速建設也催生出巨大的發展空間。
(文章來源于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