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港股交易盤前,先瑞達醫療發布一則重磅公告,短短時間內刷爆了醫療界朋友圈。
據悉,波士頓科學將以每股20港元收購先瑞達醫療不超過65%股權,打響18A醫療器械收購第一槍。
平地一聲驚雷起!
誰都知道,過去的三年,港股18A公司經歷了滿懷期待的上市,再到其后持續殺估值、喪失流動性的煎熬,差一點就到了全軍覆沒的邊緣。這一單重磅的交易可謂“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先瑞達這次與波科所達成的大多數股權高溢價交易,硬生生地開出了一條血路。
對18A上市企業而言,板塊價值或被重塑,前者為它們重新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打開了新的空間。從投資基金成功的退出事件來說,也為同業、各產業資本打開了新的視野,最終也為港股估值體系變化帶來新的巨大沖擊。
最終啟發了我們,港股公司不是必須在港股的系統內尋求估值,若能找到新的錨點,在海外市場進行估值,可能會有更高價值點,與同行業龍頭企業產生的協同可能會遠遠高于公司本身的價值,這就是該并購的靈魂所在。
從這一刻起,18A宣告破殼重生。
劃時代的重磅里程碑事件
先來看一下這份重磅公告寫了哪些關鍵信息。
12月12日,波士頓科學(紐交所:?。拢樱兀┡c先瑞達醫療科技(港交所:?。叮叮叮梗┞摵闲迹茖l起部分要約,以每股20港元收購先瑞達不超過65%股份的多數股權。交易價格對應先瑞達整體股權估值約8億美元(約合62.29億港元),較上一交易日收盤價格溢價32%。較交易談判LOI確定日收盤價格溢價102%。
據統計,本次交易是2014年以來跨國企業針對中國醫療器械公司規模最大的收購交易,也是2014年以來中國醫療行業規模最大的香港公開市場收購交易,更是過去5年唯一一單跨國企業針對中國上市公司的收購。
值得注意的是,在港股醫療大健康板塊經歷一年深度回調后,近兩個月開啟反彈行情,而先瑞達則早于板塊行情率先企穩。
根據WIND數據顯示,先瑞達醫療在股價上率先止跌,從2021年第四季度開始,公司的跌幅遠小于18A跌幅以及創新醫療器械表現。而經過上半年多地疫情反復后,在近半年外部行情板塊輪動加速情況下,先瑞達股價走勢依舊表現強勢,股價漲幅超175%,遠跑贏恒生指數、18A以及創新醫療器械表現。
隨著先瑞達發布公告后,公司股價當日開盤跳漲15%,有望延續這一輪領先的反轉行情。
走出新發展路徑,重塑估值體系
回到文章開始的問題,這件事背后透露出什么信號?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看一下目前18A所處的處境。
2018年,港交所新設18A章程,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如今,已經有上百家企業遞交招股書,超50家企業已經正式掛牌上市,其中5家企業已經成功盈利,摘除“-B”代號。
長遠來看,這些18A企業的發展路徑,都是從早期的專注研發的Biotech,逐步走向的商業化階段,最后由“小而美”走向“大而全”的細分領域佼佼者。
然而,從目前整體18A的資金使用率情況來看,能夠通過這條路走出的將會是少數,絕大部分都存在一定的危機,有些甚至可能燒錢速度遠超預期商業化速度,倒在商業化黎明前。
根據各公司中報公告數據顯示,在港股18A公司中,將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與公司費用(研發+營銷+財務費用)比值進行對比,介入領域上市公司(歸創通橋、沛嘉醫療、先瑞達醫療、心瑋醫療)資金費用率處于整體中上層水平,遠優于許多還處于熱門賽道內卷的Biotech。
而先瑞達與波士頓科學強強聯合的第二種發展路徑,或將為創新醫療器械形成示范帶頭作用。
醫療器械屬于高壁壘精密制造業,需要跨學科人才,完善的配套工業生產基地,核心的技術研發,才能組成足夠高的護城河。其技術研發為改進型進步,不斷在現有基礎上進行升級和進步,與工業基礎,產業鏈發展相關,也與公司的硬實力相關,多數由產業龍頭引領。器械龍頭進入新市場成功概率更高,平臺的搭建是醫療器械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先瑞達的事件表明,在18A正在走向兩級分化的情況下,發展路徑還能走第二種道路,那就是Biotech直接與行業龍頭通過入股的形式強強聯合,強化自身的銷售渠道與資源優勢,從而取得更好的發展機遇。
此外,此舉也是對于眾多創新醫療器械的一個積極信號,那就是只要在細分領域做的足夠優秀,是金子總會發光,創新醫療器械的發展道路還是可期。
最后,透過交易對價看本質,那就是港股估值體系正在重塑。
根據WIND數據顯示,港交所上市的18A企業中,上市至今沒有破發的不到十家,上市后腰斬的公司不在少數,63.04%的18A上市企業已經跌幅超過50%。
除去外部美聯儲加息、內在港股流動性不足等客觀原因外,港股市場對于18A的估值體系認知偏差嚴重。
從此次交易對價就可以看出,相較于全部市值不足50億港元而言,擁有生物科技類投資豐富經驗的海外機構,給予先瑞達的估值更高,整體股權估值約8億美元(約合62.29億港元)。
而對于其他有興趣投資港股醫療大健康領域的機構而言,先瑞達的案例或會影響整個一二級市場的估值。
為什么會是先瑞達?
如果說港股估值正在重塑,那么為什么是從先瑞達出發?換句話來問,國際醫療器械巨頭看中中國市場,為什么率先選中了先瑞達?
筆者認為,無外乎是先瑞達同時擁有賽道前景廣,國產率低,自身資質佳三重屬性,有望在差異化創新的時代中脫穎而出。
首先,先瑞達所處的血管介入領域,是一個被低估的黃金賽道。
從需求端來看,患者需求旺盛。中國是血管疾病市場中高發病率的國家,根據Frost?。Α。樱酰欤欤椋觯幔顢祿@示,中國血管疾病患病人數超4.7億人,進行血管介入治療的手術量突破130萬例,從如此大的基數上來看,這一塊市場潛力巨大。
從供給端來看,全球范圍內行業天花板高,向上增長空間廣。根據Evaluate?。停澹洌簦澹悖钄祿@示,全球TOP10醫療器械領域中,IVD、心血管、影像診斷位列全球前三,2024年市場容量分別為7960億美元、7260億美元以及5100億美元,2017年至2024年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6.1%、6.4%以及3.7%。
其次,血管介入領域在血管介入領域中的外周介入以及神經介入領域國產化率低,藍海市場可期。
有數據表明:當前,超過三分之一器械產品的國產化率不足一半,提供巨大替代空間,隨著國產器械持續規范化與滲透率提升,有機會將逐步滿足國內臨床需求,到那個時候或將講述的是出口替代與海外突破的新故事,而它更將注定成為這個產業后續長期發展的新邏輯。
根據西南證券統計,目前我國醫療器械除了部分領域(如冠脈支架、監護儀、生化診斷、DR、骨科創傷類等)國產化率超過50%,其他產品的國產化率不高,部分龍頭市場份額僅為個位,其中包括以藥物球囊、起搏器、神經介入、外周介入等為代表的血管介入領域等。
雖然國產品牌市場占比較低,但一些新興醫療器械企業正在以超越Best-in-Class以及First-in-Class的技術水平奮力追趕,國產替代加速前進。
以外周血管介入領域為例,大部分核心產品長期被外資壟斷,其中,靜脈疾病領域,進口廠商如美敦力、巴德、波科等外企占比超過95%。當前,我國大部分醫用高分子材料特別都依賴進口,但已有本土企業成功突圍。以先瑞達醫療為例,公司已實現上游原材料供應鏈自主可控,進而突破卡脖子技術,已開發出5個打破進口壟斷或早于外資品牌的高端器械。
最后,先瑞達無論是研發管線布局還是商業化能力上,表現佳。
從產品布局上來看,先瑞達醫療開發了血管外科、心臟科、腎臟科、神經科及男科領域共五個治療領域的全面產品線,并計劃將產品供應從治療器械、手術器械擴展到五個治療領域的 血管介入手術的其他輔助器械產品。
從財務數據上來看,公司?。玻埃玻病∧晟习肽陮崿F營業收入?。保罚怠|元,較 2021年同期同比增長?。玻担埃叮?;實現凈利潤?。常保埃梗度f元,成功扭虧為盈,成為18A企業中前幾批的實現盈利的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先瑞達不僅在國內突破卡脖子技術,走高端路線提高國產替代率,更是率先出海,著眼于全球市場。截止2022中報,公司已累計在全12個國家完成商業化,未來有望在全球(尤其是歐洲及美國)拓寬銷售,擴張滲透率,為業績提供長遠增長動力?!?/p>
小結
即將過去的2022年,對于許多18A公司而言,或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寒冬。
一方面,在美聯儲持續加息下,醫療大健康板塊估值整體下移,二級市場交易冷淡,對比上市敲鐘時的估值不可同日而語。另一方面,在“內卷”加速的研發創新中,一級市場更關注于企業能否走出差異化創新之路,否則估值也會大打折扣。與此同時,許多創新企業在研發時的燒錢如流水,能否支撐到商業化成為一個未知數。如何活下去,成為一個急迫的課題。
先瑞達與波士頓科學的這番舉動,一則告訴18A企業,除了自己發展以外,尋求外部合作的模式也可以發展的很好。更深的背后則是透露著一件事:酒香不怕巷子深。好的企業還是能夠給予好的定價,也可能帶動整個港股市場的估值重塑。
算起來,這筆交易也是可以說占據天時地利人和了。在黃金賽道的血管介入領域,國產替代率尚低,天花板高而市場增速快,競爭格局不激烈,可以說是天時。頂層設計暫不將創新醫療器械納入集采,給予足夠的創新發展空間,可謂是地利。而先瑞達自身走國產替代的高端路線,除了可以不被技術“卡脖子”外還能走出國門實現商業化盈利,可謂是人和。如此天時地利人和,也難怪CPE退出可以達成62億港元的交易對價。
對此,CPE醫療健康投資負責人唐柯表示,“先瑞達是CPE美元III基金的首個控股項目,相較今年談判時100%的溢價也是波士頓科學對公司蘊涵的產品、科技、團隊、人文的肯定。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希望有更多18A公司、創新醫療器械公司攜手同行,銳意進取,得到國際MNC的估值重塑,最終也為港股估值體系的變化帶來一份的春意。”
或許,這只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也是一個新玩法的開始。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